雷达警报声刺破太平洋的寂静,美军伯克级驱逐舰的作战室里瞬间乱成一锅粥。
那个闪着红点的目标正以每秒三公里的速度逼近,相当于从北京到上海只要六分钟。
舰长的手心全是汗,他知道这次麻烦大了,那玩意儿根本拦不住。
这就是中国最新亮相的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,江湖人称"航母杀手",专治各种不服。
这枚导弹可不是闹着玩的。普通反舰导弹飞得再快也就两三倍音速,鹰击21直接飙到十倍音速,末端突防时速度堪比流星砸地球。美国最先进的拦截系统在它面前就跟老爷爷打太极似的,慢半拍不说还摸不着头脑。更绝的是这货射程超过一千公里,站在自家门口就能把别人家后院看得死死的。055大驱装上这玩意儿,活脱脱就是海上移动炮台,指哪打哪绝不含糊。
说起这导弹的飞行轨迹,那叫一个风骚。先跟窜天猴似的直冲云霄,到了高空再来个蛇皮走位,走位走位,回首掏,让反导系统直接懵圈。美军那些价值连城的拦截弹追在后面吃灰,连尾灯都看不见。有军事专家打了个比方,这就像用弹弓打超音速战斗机,纯属瞎折腾。五角大楼的报告里写得明明白白,现有的防御体系在它面前就是纸糊的老虎。
十年前的中国海军还被戏称为"黄水海军",如今摇身一变成了"蓝水海军"。鹰击21的出现直接把游戏规则给改了,以前美国航母在亚太地区横着走,现在得掂量掂量了。有网友调侃说,这就像打游戏开了外挂,别人还在用弓箭对射,这边直接掏出加特林扫射。更绝的是这玩意儿不仅舰载能用,轰6N挂着它照样满天飞,未来还可能装到核潜艇上,妥妥的海陆空三栖杀手。
军工圈里早就传开了,跟着鹰击21混的上市公司个个赚得盆满钵满。搞导弹总装的洪都航空订单接到手软,生产耐高温材料的钢研高纳股价蹭蹭往上涨。那些做电子元件的企业更不用说,导弹上用的电容电阻比黄金还金贵。有私募大佬在朋友圈晒图,配文说军工股才是真正的硬通货,比茅台实在多了。
美国人急得直跳脚,加班加点搞高超音速防御计划。问题是这玩意儿研发起来比登天还难,等他们搞出来黄花菜都凉了。俄罗斯的锆石导弹吹得天花乱坠,实测性能还是差了一截。现在全球能玩转高超音速技术的国家屈指可数,中国稳坐头把交椅。有退役军官开玩笑说,以前是追着别人跑,现在是别人得躲着走。
轰6N带着空射型鹰击21亮相时,外媒的镜头都快怼到导弹脸上了。这玩意儿挂在机翼下闪闪发光,活像死神扛着镰刀逛街。未来要是再配上潜射型号,那真是海陆空全方位无死角打击。网友们的评论更绝,说这就像打游戏开了全图挂,敌人躲哪儿都能给揪出来。太平洋对岸的某些人现在睡觉都得睁只眼,生怕一觉醒来家门口多了几个大坑。
军工师傅们私下聊天时总爱说,造导弹就像炒菜,火候到了自然香。鹰击21这道硬菜从原料到工艺都是顶级配置,碳纤维外壳比跑车还轻,耐高温材料能让发动机扛住太阳表面的温度。那些精密元件更是精益求精,差之毫厘谬以千里。老师傅们摸着导弹外壳感叹,这哪是武器,分明是艺术品。
国际军事论坛上关于鹰击21的讨论热火朝天。有军事博主做了个对比实验,用游戏数据模拟鹰击21对战航母编队,结果十次里有九次都是秒杀。评论区炸开了锅,有人说这根本就是降维打击,也有人说游戏数值还是太保守。真实战场上的变量更多,但有一点很明确,传统海战模式已经被彻底颠覆。
珠海航展上鹰击21的展台前永远围满观众。大人小孩都伸长脖子看这个传说中的大杀器,有人掏出手机狂拍,有人盯着参数牌发呆。工作人员见怪不怪,笑着说每天都要回答几百遍同样的问题。最逗的是有个小朋友指着导弹问能不能打外星人,把周围人都逗乐了。这场景莫名温馨,仿佛在逛科技馆而不是武器展。
军工车间的老师傅们最爱聊当年造导弹的苦日子。那会儿要啥没啥,全靠土办法硬扛。现在可好,数控机床精度比头发丝还细,超级计算机能把导弹轨迹算得明明白白。老师傅叼着烟说,以前是小米加步枪,现在是高科技加数字化,这进步速度跟坐火箭似的。年轻人听得入神,手里的扳手拧得更起劲了。
五角大楼的智库报告写得那叫一个酸。字里行间都在强调要加快高超音速武器研发,可明眼人都知道这差距不是一时半会能追上的。有分析师大实话,说这就好比自行车追高铁,拼了老命也望尘莫及。更扎心的是中国已经在研发下一代产品,据说性能还要再提三成。太平洋两岸的军备竞赛,胜负早已初见端倪。
军事演习时的场景最有意思。蓝军指挥官看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红点直挠头,这还怎么玩?红军指挥所里欢声笑语,参谋们喝着茶看大屏幕,活像在电影院看动作片。导演部的工作人员憋着笑记录数据,心想这次演习报告又有得写了。最惨的是那些扮演假想敌的部队,天天被高科技武器虐,都快有心理阴影了。
军工科研所里的年轻人干劲十足。他们管鹰击21叫"大宝贝",调试起来比照顾女朋友还细心。总师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世界地图,上面插满小红旗。每完成一次试射就添一面旗子,现在都快没地方插了。食堂大妈都知道这帮科研狂人的脾气,试验成功就加鸡腿,失败就连夜泡面。这种拼搏精神,比什么口号都实在。
外媒的报道越来越有意思。从最初的质疑嘲讽到现在的严肃分析,态度转变比川剧变脸还快。有记者偷偷拍下导弹发射的瞬间,照片登上了各大头条。评论区里各国网友吵成一团,有人说这是威胁,也有人说是自卫。最逗的是印度网友,非说他们马上也要造出来,结果被自己人怼得哑口无言。这种国际舆论的转变,比导弹本身更有看头。
这篇文章只是供着看的,没什么实际用处,也不是啥建议或者指导哈。要是有侵权的情况,就赶紧联系我们把它删掉。